其他
2019-6《十月·长篇小说》(选读①)∣方方:是无等等
是无等等
方方
楔 子
2.两个男人
没有人知道马一鸣对生活怀着怎样的恐惧。马一鸣怕声音,尤其是音乐。不管别人从中听出了什么,在马一鸣那里,都是噪音。落进耳朵的音符就像碎沙石,硌得他慌。马一鸣还怕阳光,夏季午日的光线会使他无所适从,冬季雪后的反光也令他坐立不安,他常常觉得自己会融化在明亮的光照下。所以白天里的马一鸣会紧闭窗帘,而晚上,他也只喜欢点一盏暗灯,浅浅的光线,可看清物件就行。马一鸣因此而成为深度近视眼。马一鸣还怕风。风刮起时,草木发抖,马一鸣的心也会同频抖动。为了这个,再热的天气,马一鸣也不吹电扇。马一鸣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个子很小,站在女生中,头也露不出水平线。并且他还很瘦。尤其是脸,形状像只鞋底,而且有点凹。鼻子落在最凹处,虽然不高,但到底突兀而起,还算有所弥补。眼睛在这一瓣蜡黄的凹形鞋底上透着无力。与这种无力相般配的,是他自然而然的迟缓动作。每一个见到他的人,即会自然而然露出瞧他不起的眼神。马一鸣的少年时代住在武昌蛇山脚下的一条老巷子里。那是马一鸣自家的房屋。房后有一个很小很小的院子。院子没有围墙,它一点点斜上去,直接与蛇山相连。清早山上的鸟很多,马一鸣从小起床都不需要闹钟。天刚一亮,山上的鸟就开始啼叫,一直把他叫醒为止。马一鸣对声音的厌恶大约就是从这些鸟开始。马一鸣家的房子相当陈旧。它是木结构的。梁上的蛛网和灰尘混合着一百多年的光阴,已让木梁失去木头本色。马一鸣说不出他家的屋梁是什么颜色,很长的时间里,他都在揣测:木头怎么会成这样的古怪颜色?它经历了什么?这屋子的来头,马一鸣是不知道的。所知的只是:他爷爷从小就住在这里。当爷爷还是年轻人时,武昌起义了。那时节,爷爷在中和门当守卫,听到枪炮打得震耳,吓得一泡尿拉在裤子上。他溜回家换好裤子,听枪声更加密集,便没敢出门。待天亮去外面观望,天下已然换了主人。爷爷迎着太阳走向中和门,路边竟然有剃头匠大声吆喝他过去剪辫子。吓得他几乎又一泡尿撒在裤裆里。这个胆小的人生恐天下大变与他临阵脱岗有关,于是连家都没回,直接从汉阳门溜出,逃到乡下。这一走就是数年。被他丢在蛇山脚下的妻儿都以为他早已战死。结果有一年,爷爷回家了。回时还化了装。他扮成乞丐走进自己的家。奶奶跟他说了半天话,才知道这个一身肮脏的男人是她消失多年的丈夫。其实爷爷不过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天下再怎么大乱,也无关他事。可他就是觉得事事与他有关,觉得正是因为他的逃跑导致大清国没了,痛苦和懊丧一直折磨着他。回家后成天缩在家里不肯出门,只在院子后的蛇山边给家里种种小菜。几年后,北伐军攻打武昌,武昌城门被围四十天,断了粮食。爷爷和奶奶都在那些天饿死掉了。只遗下马一鸣的父亲,靠着吃菜园里的那点小菜,强活出来。马一鸣的父亲是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死去。他死在马一鸣出生后不久。与他父亲不同的是,他撞上的不是战争,而是自然灾害。虽然他不是像自己的爹娘一样饿死,但也与没有饭吃有关。他得了肝炎,没有营养也无力治疗。一天早上,他突然肚子发胀,半夜就死掉了。那时候的马一鸣还没满三岁。马一鸣出生时已不时兴在家接生。他的母亲正参加大炼钢铁,街上立着好几个土炉子。妇女主任周大妈经常自豪地对路人说,看,这是我们女人建起的高炉!谁说女人不能炼钢!面对熊熊燃烧的炉火,马一鸣的母亲举着钢叉,挺着肚子,威风八面的样子。突然她肚子疼得厉害,威风瞬间消失。好在仁济医院就在附近,人还没走到产房,就软倒在地。得亏陪她同去的周大妈喊叫得惊天动地,于是有护士急跑过来,没等把人弄上担架,马一鸣便露了头。接生便直接在走廊上进行。新出生的马一鸣叫了一声,就没了声气。把张罗不停的周大妈吓得再次哇哇乱叫。其实什么事都没有,因为马一鸣就不是一个爱叫的人。三天后,他就回到自家老屋。送他们回家的仍然是周大妈。周大妈说,这孩子生出来只叫一声,把我吓得够呛。我来做个主,让他叫马一鸣吧。马一鸣的爹妈也不是有主意的人,当然,他们一是感念周大妈的热情相助,二是觉得马一鸣这个名字也相当不错。马一鸣的父亲虽然没读几天书,但他却知道一鸣惊人这个词。他立即说,这个好这个好,叫这个名字的人绝必会成为大人物。可惜马一鸣一直都在辜负父亲的期待。他从未成为大人物,他甚至连他父亲那样的念头都不曾有。他一辈子都是小人物,甚至小到不能再小,小到没有人正眼看他。而他也好心态,从来也不企盼别人能正眼看他,仿佛默默地苟延残喘地活着,就是他的人生理想。在马一鸣半岁多的时候,他有了一个朋友。这是他的第一个朋友,也是他终生的朋友。他叫陈亚非,就是为马一鸣取名字的周大妈家的长子。周大妈是个能干的人,高师毕业。当年她的爹妈都去了香港,她却跟家里划清界限,坚决留在祖国。先前是进步青年,后来是进步中年。有一天她被选中到区妇联工作。家里刚满两岁的儿子没人带,马一鸣的母亲就说,反正我带一个是带,带两个也是带,你就送他来我家吧。这样,周大妈每天早上上班时,就把陈亚非往马一鸣家一扔,晚上下班时,再过来接。马一鸣的妈妈有孩子没文化,也没地方上班,长年在家里给人绣花以及做裁缝。她忙起来,也顾不上小孩,马一鸣和陈亚非便在屋子的角落里,由着缝纫机哒哒声的伴随,自己玩自己的。马一鸣的母亲让马一鸣叫陈亚非哥哥。其实陈亚非只比马一鸣大一岁多点,马一鸣学会说的第一句话,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哥哥。陈亚非很高兴,理所当然地当起了这个哥哥。一直到快上小学,陈亚非成功报名,而马一鸣却离入学年龄还差大半岁。他哭兮兮地要跟哥哥一起上学,周大妈觉得两个孩子搭伴上学也好,于是四处托人,给马一鸣也报上了名,两个人同在一班。这个时候,再叫哥哥显然不太合适,马一鸣这才改口跟了同学们一起直接叫他陈亚非。虽然不再叫哥哥,但陈亚非似乎从认识马一鸣第一天起,就有了当哥哥的义务。他个子比马一鸣高,身板比马一鸣壮,长得英俊帅气,智商情商也都明显高出马一鸣一头,走到哪里,都是领袖派头。更重要的是,当年皆是就近入学,住在一起的人,大都就读于同一所学校。这使得陈亚非一直跟马一鸣同学,从小学到中学,从未分开。如此,陈亚非成为马一鸣的靠山便很自然。或许马一鸣一辈子的无能,正是因为诸事均有陈亚非为他做主。高中毕业前夕,陈亚非要下乡。马一鸣因是独子,可以留城。马一鸣的母亲对这一政策非常高兴,但马一鸣却极不愉快。有一天,马一鸣躺在家里的竹床上,望着头上的屋梁,混乱而茫然。陈亚非来找他时,他并没坐起来。陈亚非告诉马一鸣过几天他将下乡,叫马一鸣去帮他拿行李,顺便也送送他。马一鸣顿时觉得背后空了,仿佛觉得有人一掌推倒了他的靠山。为此他的神情更加茫然。陈亚非说,你在看什么?马一鸣说,没看什么。陈亚非知道他喜好这么呆看,便笑道,有诗说,沧桑只当寻常看。这寻常的屋梁都被你看出了沧桑感。高中毕业的陈亚非是个文艺青年。马一鸣说,嗯?这天的晚上,马一鸣就一直在念这句诗:沧桑只当寻常看。他突然觉得,屋梁的颜色正是沧桑之色,这色彩是被他一天又一天看出来的。想到这个,他觉得自己非常不愿继续活在这个沧桑之下。第二天他跟母亲说,我想离开这个房子。马一鸣的母亲早已看出他的不愉快,便说,如果想跟亚非一起下乡就去吧。有他照顾你,我也放心。陈亚非走的那天原本指望马一鸣帮他拿拿行李。不料马一鸣却吭哧吭哧地背着一个行李卷过来了。陈亚非这才知道,马一鸣决定追随他一起下乡。他大感意外,但也十分高兴。结果马一鸣非但没有帮陈亚非拿行李,就连他自己的行李也都被陈亚非肩扛手抓地一并拿下。下乡两年后,陈亚非被抽调到附近的青岩城当工人。他走之后,马一鸣每天过得浑浑噩噩,全身心都觉得空荡。村里人都说,你这个样子,怕是活不长。很快,陈亚非在青岩城里有了一个女朋友。女友的父亲多少有点职务,经不起陈亚非再三央求,他们设法把马一鸣也抽调进城。陈亚非在机械厂工作,而马一鸣则去了矿山。虽然相距还有几里路,但生活在同一城里,就仿佛马一鸣的天下仍被陈亚非所笼罩,他全身心的空荡感又被填实了。马一鸣上班的第一天,套上宽大的工作服,这已是最小号,但仍然被他穿得像条拖地长裙。他只好卷起裤管,可是走上几步,裤管又垮到地上。于是他便不时地踩着自己的裤子绊上一个趔趄。走在他后面的工人们笑得一哄一哄。马一鸣不吱声,由他们笑。他一只手拎裤子,一只手还要扶正脸上的眼镜。只是,走在后面的,不只是工人,还有前来给新工人训话的矿长。见马一鸣如此这般,他的眉头挤得像被人打了死结。结果在讲第一句话时,便指着马一鸣说,你站到一边去!然后对身边的一个大胡子厉声道:招这样的人来,怎么干活?大胡子在矿长耳边低语了几句。矿长的话题便离开马一鸣,他站在新工人前面,大讲一通当矿工的重要意义以及安全生产的一类话题,然后送新矿工下井。新工人被分派到各个小组,小组的工长们高一声低一声地喊叫名字,人头渐少。有工长喊到了马一鸣,此刻矿长一挥手说,他就不用了,让他去食堂帮厨吧。就这样,新矿工马一鸣连一天矿井都没下,便进了厨房。进到厨房的马一鸣三天后又被厨房赶了出来。第一天他摔了三摞碗,第二天让他摘菜,摘得大师傅不认识那些菜哪些要用哪些要扔;第三天让他劈柴,结果他把自己的脚砍伤了。送他到医务室包扎后,厨房坚决不要他再来。办公室主任没奈何,正好当年上面要求各矿区办一个资料室。一般来说,矿区女工少,这种地方都是留给女工的,办公室主任见马一鸣连女的都不如,只好让他去了那里。理由是马一鸣戴着眼镜,必定有文化,最合适干这行。马一鸣对整理资料也没兴趣,他哭丧着脸见陈亚非。陈亚非说,你要赚钱养活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学会做点事,不然你这辈子怎么办?马一鸣只好硬着头皮在资料室里待了下来。有一天他整理资料,突然发现一本裁剪的书,随意翻了下,枯燥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让他觉得颇有意思,于是就抱着书琢磨开来。资料室的光线暗淡,却是他喜欢的暗淡。他拿着书的手几乎碰着了下巴。隔了一些日子,他照着书,把自己宽大的工作服修改小了,而且修改得还挺合身。曾经大笑过他走路摔跤的人都有些惊诧,问他在哪里改的。他说是他自己改的。人们看看他的缝针,果然还有不熟练的痕迹。尽管如此,所有瞧不起他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慢慢地,另一些工作服不合身的人,也请他帮忙修改。衣服有破处的人,亦让他帮忙缝补。这下马一鸣就有得忙了。他的休息时间几乎都在帮人修改衣服,后来实在忙不过来,便去找陈亚非借了几十块钱,加上自己攒下的几月工资,他去买了台缝纫机。童年时代那些熟悉的哒哒哒声,又在他的身边回荡起来。这是他相当厌恶的声音,但他却必须接受。或许,他想,这就是命吧。马一鸣帮人修改和缝补工作服并不要钱,而且完全是用业余时间。他做得又认真又仔细,很快他便成为矿上最受欢迎的人。矿领导也很高兴,因为他们的资料室是工人最爱去的地方,他们的矿工是整个矿务局里最爱学习的人。马一鸣由此被评上先进,拿回了他生平第一张奖状。这是马一鸣人生特别愉快的一段日子。
3.两个女人
春节时,陈亚非结婚了。新娘王晓钰先前是陈亚非的同事,恢复高考后,上了大学。陈亚非原本也想考大学,可那时王晓钰的父亲业已去世,没了经济支撑,上了大学怎么活呢?何况她还有个未曾工作过一天的母亲和一个正读中学的弟弟。陈亚非说,我们俩上一个就行。你上,我不上,这样我的工资还可以撑你一把。就这样,陈亚非留在工厂继续做他的宣传工作。陈亚非的母亲周大妈气得快要吐血。她一直认定自己儿子是有大本事的,如果上了大学,这本事就会放得更大。她背了一堆参考资料,拖着马一鸣的母亲,从武昌赶到青岩城,想要说服陈亚非。周大妈说,你以为你替人家撑了大梁,这房子还是你的?人家上了大学,跟同学跑了呢?陈亚非就笑,说跑就跑了呗,我还可以找到更好的。你不是一直都不喜欢她吗?周大妈的确不喜欢王晓钰。她觉得王晓钰长得并不漂亮,却自以为自己是绝世美女,又过于精明,算计太多,懒惰则罢,还万般自负。她担心儿子这一生会吃亏。陈亚非却不这么想。陈亚非说,妈,放心吧。我管得住她。不就是一个文凭吗?我没文凭一样能打天下。马一鸣的母亲说,亚非从小就有本事,放哪儿都是能人。他的能耐根本不需要去上大学。看我家马一鸣,这么没用的一个人,他都不打算去大学念书好让自己有一点用处。他只需要亚非分出一丁点本事罩着他就很享受了。说得陈亚非哈哈大笑,且说自己是第一次知道马妈妈这么有思想。周大妈亦一番哭笑不得,只得由了陈亚非。王晓钰读的是师专中文系,毕业就留了校,说是教写作。陈亚非便讪笑道,你写东西还要我帮忙修改,你怎么教人家呀?这不是误人子弟吗?王晓钰对这句话大为恼怒,说是我上了大学还是你上了?我白纸黑字有文凭,有校长的印章,你的呢?陈亚非说,写作这事,不是靠文凭就可以的。凭良心说,你写文章写得过我吗?王晓钰一时无语。因为她的确写不过陈亚非。陈亚非从中学开始就是语文课代表,写过无数学习心得批判文章劳动体会诸如此类,已有一套写作的路数。而且还声称准备写一部长篇小说。王晓钰知道他比自己有才,但还是为这句话跟他冷战了好几天。王晓钰很以自己的大学文凭为傲,她甚至也想过要与没有文凭的陈亚非分手。可转念间又有犹豫。一则她用了陈亚非不少钱,短时间内也无力偿还;二则王晓钰觉得自己的姿色上佳,叹惜班上没有与她容貌更为相配的男人,陈亚非虽说没有文凭,其他却都还不错。思来想去,王晓钰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毕业前夕,她几乎想要开口向陈亚非提出分手,毕竟有个没文凭的男友,在同学面前,脸面有点挂不住。可恰在此时,陈亚非兴高采烈地告诉她,他马上将调去局宣传科,而且直接提副科长。听领导的口气,以后也是要重用他的。王晓钰立即觉得,副科长的地位全然可与一纸文凭抗衡。就算她换一个有文凭的人,还不知道要奋斗几年才能到陈亚非的程度。一番盘算下来,便消解了分手之心。陈亚非在她毕业半年后向她求婚,他一开口,王晓钰就同意了。当然,她曾想分手的小心机,陈亚非并不知道。搂着王晓钰的肩,陈亚非一如既往地跟人吹牛:我老婆是大学老师,国家精英。说这番话时,他脸上满是自豪和得意。陈亚非人缘好,婚礼非常热闹。来了一群朋友吹拉弹唱。陈亚非学过小提琴,也不顾新郎身份,混在里面,一起演奏,不像结婚,倒更像是演出。现场人人都玩得很开心。马一鸣和他的母亲自然会去婚礼。马一鸣索然无趣地坐在角落,他一向不喜欢热闹场合,如果新郎不是陈亚非,他根本都不会出现。但新郎是陈亚非就不同了。陈亚非的喜事就是他的喜事。虽然索然无趣,但他心里却十分高兴。尤其陈亚非身上那套中西合璧的新郎服,是他亲手所做,而王晓钰穿着的红色新娘旗袍,也由他设计制作。这算是他送给陈亚非的结婚礼物。陈亚非拿到手时即说,马一鸣的礼物对他来讲,就是宋公明的及时雨,是所有礼物中最为合适的礼物。这两套衣服果然相当醒目。现场已经好几人在打听:这套衣服是在哪里买的?陈亚非卖了关子,说婚后再把地址告诉他们。私底下却跟马一鸣说,万一我告诉了他们,他们就会围着你转,那岂不是轮着你今天唱主角?这个我可不干。陈亚非说时大笑。马一鸣也跟着笑。他看得出来,陈亚非是真开心。马一鸣的母亲从没见过这么有趣的婚礼。想着自己儿子马一鸣只比陈亚非小一岁半,却连对象都没有,心里便痒痒的。当下拜托陈亚非和王晓钰替马一鸣留意一个姑娘。陈亚非满口答应了,但他却知道,这个任务有点难。因为他曾经给马一鸣介绍过不止一个,却无一人看上马一鸣。甚至有个姑娘还一脸的不满,说这种人你也敢给我介绍?你把我当什么人了?这话出口很重,让陈亚非心惊了半天。此后再不敢轻易动念。但新娘子王晓钰却突然有所思,她当即“叭”一下拍着大腿,跟马一鸣的母亲说:“我有一个朋友,人特别好,可以介绍给小马。”王晓钰要介绍的这个人叫宝顺。宝顺姓朱,比王晓钰小三岁。宝顺的爹当年是王晓钰父亲的勤务员。知青下乡时,王晓钰父亲担心女儿到乡下会吃苦,就让她下放在距青岩城不算太远的朱家湾,并且挑准了住在宝顺家。王晓钰的父亲多少有些地位,他的女儿有这个选择权。得知城里有个知青姐姐来自家住,宝顺兴奋得又唱又跳。宝顺没有姐妹,只两个哥哥,因而自己独住一间屋。王晓钰一来,宝顺的爹就安排她跟宝顺住在一起。宝顺性格随和,又仰慕王晓钰,觉得城里的知青姐姐文雅而有学问,于是便像她爹当年跟王晓钰父亲当勤务员一样,把自己也弄成了王晓钰的勤务员。宝顺一直渴望进城,尤其在知青们纷纷回城之后,宝顺更是想要成为一个城里人。只是当年把农村户口转进城里,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没有户口住在城里,差不多就跟坏分子一样,成了社会盲流,这种事宝顺也不会干。嫁人,便是一个上好的方式。村里有个姑娘嫁给城里的一个瘸子,于是户口得以进城。宝顺的父亲绝对不同意宝顺为了进城而嫁给残疾人。王晓钰有个老同事是转业军人,长得一表人才,只是在对越反击战中胳膊受了伤,有一只手抬不高,仅此而已。他见过宝顺和王晓钰的合影照片,觉得宝顺挺对他的喜爱,便对王晓钰说,他想找一个农村姑娘,图她不娇气,能干活,像照片上的这个姑娘一样。王晓钰知道他中意宝顺,也想过把宝顺介绍给他,只是心里又打了小算盘,觉得宝顺嫁得未免太好了。那转业军人比陈亚非长得帅且不说,工资级别都比陈亚非高,并且因为战斗有功,将来提拔快也是摆在桌面上的事。王晓钰不想今后跟宝顺一起出门时,宝顺一家比她家还光耀,更不想宝顺将来妻随夫贵,比她更遭众人巴结,所以一直迟迟没有开口。现在被马一鸣的母亲一求,王晓钰立即觉得让宝顺跟马一鸣简直太合适了。于是,她立马提出了宝顺的名字,并且当即跑进房间,把她和宝顺的合影拿出来给马一鸣的母亲看。马一鸣的母亲自然一眼看中。年长者对健康姑娘总有着特别的亲近感。陈亚非早就认识宝顺,也力赞宝顺是个好姑娘,如肯嫁给马一鸣,定能在生活上照顾好马一鸣。马一鸣本来对结不结婚也无所谓。但陈亚非夸赞这姑娘,于是他也就没有表示反对。开春之后,陈亚非夫妇带着马一鸣去了趟朱家湾。说是出来透透气,看看乡下的春天。宝顺见到他们很开心,本来要去砖瓦厂打土坯,立马表示只需骑自行车过去跟砖瓦厂的师傅请个假,二十分钟即转来。陈亚非说,不用请假,你们俩女人聊天,我们俩男人去帮你打土坯就是。你今天的活儿也不会落下。说着拖了马一鸣一起去到砖瓦厂。陈亚非是想留着王晓钰跟宝顺说话。王晓钰果然开门见山地提到马一鸣。说他是陈亚非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虽然个子不大,但心灵手巧,老实本分,尤其裁缝手艺非常高。嫁给马一鸣,两家人都是好朋友,可以相互照应,并且常在一起玩,生活会有意思得多。宝顺本来就不想一辈子待在乡下,但想要成为城里人,只能走嫁人这条路。马一鸣虽然瘦小,却没有任何残疾,脑子也不坏,何况还有手艺,显然是个好选择。于是没等王晓钰劝,就忙不迭地点头答应了。她的爽快,倒让王晓钰吃了一惊。王晓钰自然十分开心。她开心的不是宝顺可以进城,而是觉得马一鸣基本上是陈亚非的跟班,从此她也有一个跟班。往后的日子,有两个跟班伴随呼叫,想来还是多出不少的威风。宝顺的父亲对马一鸣颇为满意,一则马一鸣戴着眼镜,像个科学家,二则马一鸣当即就替他把几条破裤子修补好了。还答应回去挑一块衣料,替宝顺的奶奶做一套寿衣。宝顺的父亲一点不觉得马一鸣的瘦小有什么问题,倒是觉得他有一门手艺,那就比什么都强。宝顺的父亲到底老到,人生经验告诉他:男人只要有手艺,不论遇到什么世道都能养得活老婆孩子。两人交往只几个月,马一鸣便决定结婚。双方的父母亦认为既然两家人都满意,也就没有什么必要长久地谈恋爱。以前嫁娶,进了洞房才相识。比起来,马一鸣和宝顺都来来往往多少回了。更重要的是,有一天,宝顺进城找马一鸣,晚上没回去,就住在马一鸣那里。宝顺在乡下,种田时,男女苟且之事听得多,胆子自然大。马一鸣没经验,但他随和,被宝顺一挑逗,就一切顺从了她。这一顺从下来,整夜都搂着宝顺睡,心里无比温暖踏实,觉得人生有个女人相陪,实在是太好了。宝顺的父亲见宝顺老想跑城里,担心她未婚先孕,丢了家人脸,于是催她赶紧出嫁。其实这个时候,宝顺已经发现自己停经了。这个婚结得皆大欢喜。马一鸣难得喝一次酒,但在自己的婚礼上,他却喝了好几杯。其中有三杯是敬陈亚非和王晓钰的。他说,他的恩人原来只有陈亚非一个,现在又加上了王晓钰。他现在一共有两个恩人了。说得陈亚非和王晓钰都笑个不停。回去后,两个人还为这话笑了好几天。婚后的马一鸣深刻体会到有了女人才有家这一说。他的生活一下子轻松起来。这种轻松,就是以前天天跟着陈亚非身后都不曾产生过的。他对宝顺的爱恋和依赖,也很快超过了陈亚非。他把这个感受讲给陈亚非听,陈亚非敲着他的脑袋说,你这是反动思想。不可以见色轻友!明白吗?马一鸣的头被他敲得嗡嗡响,心里却有几分暖意。
4.两个孩子
有孩子则更像家。婚后不到一年,马一鸣和宝顺有了孩子。这是个女儿,马一鸣给她取了个名字叫马兰花。马一鸣不喜欢音乐,但在小学时,学校喇叭里经常放一首《马兰花》的歌,你想不听都不行。这首歌给了马一鸣深刻印象,他甚至还记得里面的歌词:“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抱着女儿的时候,这歌的旋律就一直在脑子里盘旋不去。他突然觉得这首歌好极了,仿佛正是为他女儿写的。他就是希望女儿风吹雨打都不怕,希望她勤劳,希望她能像盛开的花朵。告诉陈亚非时,陈亚非说,叫什么马兰花呀,土得掉渣了,就叫马兰兰。从今往后,这就是我干女儿。马一鸣取的名字被陈亚非否了一半,但他仍然很开心,他特别乐意陈亚非给女儿当干爹。他觉得自己没本事,将来当不了女儿的靠山,但有陈亚非当干爹就不同了,女儿这座靠山是稳稳当当的。这样,女儿按她干爹的意见,叫了马兰兰。宝顺的户口在马兰兰两岁时,办进了城。只是她的工作都是临时的。宝顺没有技能,只能在餐馆打工,帮人洗碗摘菜什么的。辛苦是辛苦,倒也能挣回一笔钱养活自己。陈亚非和王晓钰在婚后四年才生了一个儿子。虽然比马一鸣家晚生几年,但他们生的是个儿子,王晓钰于是很得意。因为她觉得自己无论哪一头,都完胜宝顺。陈亚非的儿子叫陈重墨。这显然是文青陈亚非的主意。陈亚非起好名字,曾跟马一鸣说,按我的想法,你家闺女应该叫马浓彩,我家儿子叫陈重墨,这两人合起来就是“浓彩重墨”。我们被“文革”耽搁了不少人生,可是这俩小家伙,就应该是新时代浓彩重墨的人物,你说是不是?马一鸣不置可否,他觉得陈亚非说得有理,但有理和无理又有什么差别呢?甚至说不说以及是否需要浓彩重墨也是无所谓的。马一鸣的心态就是这样。但王晓钰的想法就完全不同了。王晓钰想,浓彩重墨个屁呀!我家墨墨是什么人?爸爸是科长(那时候的陈亚非已经提升了一级),妈妈是大学老师,他们呢?爸爸在矿上打杂,妈妈在餐馆打杂。他们家的孩子怎么能跟我们家相提并论?想到这些,王晓钰忿忿然道,你有没有个谱?你把你儿子放到什么地位上了?陈亚非倒是十分不解,说这跟地位有什么关系?王晓钰说,我儿子说起来也是金枝玉叶,怎么能跟他们家闺女一起摆?人家马一鸣都自觉地管女儿叫马兰花。马兰花是什么花?上不得台面的野花而已。陈亚非说,你这想法太奇怪了,我们两家不是朋友吗?他女儿和我儿子不都是自己的孩子吗?要不是马兰兰比我们墨墨大,我就要跟他们结亲家了。王晓钰更是生气,说你把我儿子当什么人了?拾破烂的?王晓钰这句话让陈亚非发了火。他怒道,你把自己当什么了?人生而平等,我跟一鸣从不会说话起就是朋友,你跟宝顺也交往得够长了。你凭什么觉得自己高人家一头?你还是大学老师,真是白读了那些书。王晓钰被他如此一说,更是火冒三丈。王晓钰说,我不高一头,为什么被人看不起的不是我?餐馆洗碗的不是我?走到外面处处受人尊敬的是我们还是他们?陈亚非被她这个想法气得说不出话来。他“你你你”了半天,才说,亏人家还拿你当朋友当姐妹当恩人!这件事,成为陈亚非和王晓钰婚姻生活中一个巨大的阴影。两人冷战了好长时间,才缓解过来。好在马一鸣和宝顺都不知道。每年的节假日,四个大人,两个孩子,都在一起过。一起吃饭以及一起游玩。吃饭时,多是宝顺动手,游玩则全听陈亚非的指挥。王晓钰因为游手好闲懒散成性,而成为他们中没用的一个人,但比她更没有用的人还是马一鸣。一来他完全没有做饭的动手能力,二来他对游玩也没有半点兴趣。他只是习惯地听从陈亚非和宝顺的调度罢了。两家人像亲戚一样密切往来。一家各有一个有用的人和一个没用的人。有人干活,有人闲着;一家又各有一个孩子,女大男小,姐姐正好带着弟弟玩耍。一切都搭配得十分完美而且平衡。日子就这么平顺地过了下去。陈亚非和马一鸣慢慢地进入了中年。他们以为这样子风平浪静的日子会陪伴他们一辈子,就像他们互相陪伴对方一辈子一样。却不料,意外开始陆续地到来。先是马一鸣下了岗。下岗的原因并非马一鸣表现不好,而是封矿了。地下已经被掏空,矿资源枯竭,不封矿也没有存在的意义。政府留下一些工人,用于修复被挖得不成形的山体。而马一鸣根本不是做体力活的人,下岗便很自然。好在马一鸣也不介意上岗或是下岗。正如他岳父所料,男人有手艺,就不怕养不活一家老小。宝顺一听说马一鸣要下岗,立马对马一鸣的未来做出安排。她到老街上租了一个小小的店铺,拆了卧室的床板,找了辆三轮车,装着铺板和马一鸣的缝纫机,去到店铺。她把床板做成裁剪台,又找了一块木条,请陈亚非写了七个字:一鸣惊人裁缝店。然后自己上五金店讨了一颗铁钉,三下两下钉在店铺大门口,踩着板凳把牌子挂了出去。结果马一鸣下岗的第一天便在自己的缝纫店上了岗。宝顺辞了洗碗工,开始给马一鸣帮忙。马一鸣倒也省心,他只负责裁剪缝纫,其他一切都由宝顺料理。几个月下来,宝顺算了一下账,说这比两个人在外上班赚的钱多好多哩。陈亚非去马家瞧瞧下岗的马一鸣过得怎么样,听到宝顺算的账,便笑马一鸣,说你这不光没下岗,还成了马老板哩。马一鸣也笑,说无所谓呀。马一鸣顺从别人安排早已是生活习惯。他觉得顺从而不反抗,是人生特别舒服的一件事。只要宝顺满意,马兰兰不愁吃不愁喝,马一鸣也就心安理得。马一鸣下岗前,宝顺经常说的话是:不晓得这个月的钱还够不够。有了一鸣惊人裁缝店,宝顺的话就变成:我们就快有好日子过了。宝顺理想中的好日子,最现实的就是换套大点的房子。马兰兰越来越大,再跟爹妈睡在一张床上显然不合适。她应该有自己单独的房间,而宝顺自己,则希望能有客厅和厨房。眼下他们住着以前的工人宿舍,只一间屋,厨房则是十余户人家共用。终于在马一鸣下岗的三年后,宝顺看中了一套房子,虽然是平房,又是二手的,但到底有两房一厅,并且还有一个小小的院子。她很满意,心想有院子比多一间房更好,墙角可以种点菜,这样,家里的蔬菜钱就可以省下。宝顺心里一高兴,当即便做了决定。她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悉数取出,又回娘家找爹妈借了一点,果断买下这套房子。所有这些,马一鸣都没有过问,宝顺也懒得跟他商量。当宝顺通知马一鸣搬家时,他就顺从地按宝顺的指示,拖着一辆板车,把家里的东西,一趟一趟地运到新房子里。最高兴的人是马兰兰,从此,她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关上门,她可以做她自己想做的事,不必被爸妈两双眼睛盯着。头天夜里,睡在新屋中,宝顺问马一鸣感觉怎么样。马一鸣说,没什么感觉呀。宝顺说,你不觉得开心吗?马一鸣说,开心呀。以前也蛮好呀。宝顺对马一鸣深切的失望感,大概就是从这天开始。下岗这样的倒霉事,在宝顺的操持下,算是逢凶化吉。但不幸的事情并没有结束,新房住进不到两年,马兰兰有一天参加学校组织的郊游,结果中途出了车祸。当场死了三个同学,十几人受了伤。其中一个伤者就是马兰兰。她的双腿被轧,营救出来时,已然没有知觉。这一年她十三岁。马一鸣人生最痛苦的日子,应该就是这天。肇事公司赔了一些钱,但这又怎么换得回健康活泼的马兰兰呢?这回宝顺也撑不住了,哭得撕心裂肺。而马一鸣则几乎成了呆子。他双目发直,脑子几近凝固。每天不吃不喝,仿佛他的世界已经崩塌。为马兰兰跑腿、协谈赔偿之类的事,全都由陈亚非出面操办。宝顺哭了几天,知道哭也没用,救孩子不靠哭,而是靠自己振作。因为家里除了受伤的马兰兰外,还有比马兰兰情况更糟糕的马一鸣。一连多少天,马一鸣的脑子都是空白。他已完全不知所措,每天起了床就呆站在马兰兰屋门口。缝纫店已经关门了好几天,做衣服取衣服的人电话打到了家里,附近小卖部守电话机的老头,喊马一鸣都喊得发火。宝顺劝他回店里去,他不听,宝顺发脾气,他也不听。宝顺无奈了,只得找陈亚非,说我要管我女儿,这个人我是没办法救了。陈亚非天天去马家,马一鸣见到陈亚非就哭。哭得马兰兰说,爸爸,受伤的是我好不好?我都没像你这样哭。陈亚非担心影响马兰兰的情绪,只好每天都把马一鸣拖到江边。江边有一块矶石,叫马蹄矶。矶石很大,朝向大江的一面,有很多凸起的石块。青岩城的年轻人,谈恋爱时,都很喜欢在这里小坐,一边聊天一边看长江东流。陈亚非陪着马一鸣在这块巨石上坐了好几天。马一鸣多数时候都不作声,只是哭。陈亚非一向不对马一鸣说重话,坐了几天后,也忍不住吼人了,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兰兰都比你强。你当爹的,应该鼓励她站起来,你这样没用叫她怎么看你?马一鸣依然哭,说我就是没出息呀,我没办法呀。陈亚非说,有没有办法你都得承受。如果真是为了兰兰,你就赶紧去赚钱,赚多一点钱,找天下最好的医生,请他把兰兰的腿治好,让她能站起来。你这样做,才是真正当爹的样子。马一鸣说,我赚多了钱,难道就能治好兰兰吗?人家说,她要瘫痪一辈子。陈亚非很无奈,他只好说,你宁可信人家的话,而不信我的话?有一条,你像现在这样哭,肯定救不了兰兰。这话说完,马一鸣的哭声仍然未停。陈亚非咬咬牙,最后说,这样吧,你负责赚钱,我负责找个好医生。我保证让兰兰重新站起来。你该晓得,我说话一向算数的。马一鸣终于抹干了眼泪,脸上露出惊异。马一鸣从来都是对陈亚非唯命是从。这一次,他还是听从了陈亚非的话。其实能不能让兰兰重新站起来,陈亚非并不知道,但是他明白的是,他首先得让马一鸣站起来。马一鸣果然开始回到缝纫店。他每天提前开门,夜晚也不打烊,没日没夜在店里埋头做衣服。他信陈亚非所说:只有他多赚钱,才能帮到马兰兰。宝顺和陈亚非都不劝他休息,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马一鸣在救马兰兰的同时,也救他自己。马兰兰的外伤好了之后,医生说她短时间无法站起来,如果能坚持长时间做康复治疗,或许将来还有站起来的可能。陈亚非一听大喜,便通过朋友请到一位按摩医生。这个医生姓周,叫周民友,出自中医世家。他每天上门来给马兰兰做针灸和按摩。两三个月以后,似乎有些效果,马兰兰感觉自己的腿有了点变化。这个结果,不只是让宝顺惊喜交加,也让马兰兰本人信心大增,而最为兴奋的是马一鸣。他叫宝顺不用去店里,专心在家照顾马兰兰,以及招呼好周医生。经济负担虽然沉重,但他会拼全力赚回来。马一鸣对陈亚非说,我能承受住,是你救了我家兰兰。陈亚非笑道,承受得住就好。救兰兰的人是你,但救你的人是我。日复一日都是庸常的生活。王晓钰到底与宝顺一家的关系渐渐疏远。往来多是陈亚非一个人,年节吃饭什么的,王晓钰总是有理由说她和陈重墨参加不了。而陈亚非则说,他们不来更好。马一鸣无所谓他们来不来,他需要的只是陈亚非这一个朋友,其他人对于他来说都是零。宝顺初始不明白为什么,但宝顺聪明,渐渐猜到王晓钰是看不起他们。宝顺虽然很长时间都相当于王晓钰的跟班,但一经判断王晓钰根本就瞧不起她及她的一家后,心里的傲气便生长出来。于是,也主动疏远他们一家人。两家关系便由此变得微妙。任何关系,一进入微妙局面,就会冷淡,并且越冷越淡。到了马兰兰出车祸时,两家关系,最终只剩下陈亚非和马一鸣两个人的朋友关系,就仿佛回到他们住在蛇山脚下时的年代。陈重墨是个小孩,生活在诸事听从妈妈安排的年龄里。他正慢慢地学着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以及看他的父母。他心里倒是知道自己有一个好朋友,也是一个姐姐,她叫马兰兰。他们小时候常在一起玩耍。凡俗者的日子就是这样,如果岁月流光没有波动,大家就这么或密切或疏离地过着。每个人都可以默默地编织和经营自己的人生历史。然而,生活的走向不由个人自定,日子在犬牙交错中压错一齿,一切安宁的庸常的生活便都在瞬间翻盘。于陈亚非是,于马一鸣也是。
5.另两个男人
有一年夏天,一个叫杨照酉的年轻人在山上挖草药。像马一鸣和陈亚非一样,他也是知青。日子过得太清苦,听说上山挖草药可以卖钱,于是便跟着村里两个学生娃一起上了山。在山里转了几天,挖的药草也有了一小篓。同去的学生娃懂行,说至少可以卖到十块钱。杨照酉十分开心,心想有这十块钱,至少两个月不愁饭吃。正在杨照酉愉快畅想后两个月快乐生活时,忽听见有人喊救命。他循声而去,看到一个男人叫喊着倒下。杨照酉快步跑到跟前,此人已然昏迷。杨照酉看出他不是本地人,同时跑过来的学生娃有经验,立即判断他被毒蛇咬了,如不马上送下山就会没命。杨照酉浑身一寒战,甩了手上的篓子,背起他便往山下跑。背上的男人不轻,但杨照酉救人心切,竟也没有感觉到疲累。冲到山下,闯进村里老中医家,他才软倒在地。老中医给昏迷的年轻人用了药。告诉杨照酉,如果再晚几分钟,蛇毒发作,他必然一死。杨照酉坐在地上,他一直拊着自己的胸口,正在想自己是否还能找回那篓草药。突听老中医这么一说,立即转念,觉得一条人命比那十块钱价值要高得太多。药篓找得找不回,也无所谓了。那时的杨照酉真没想过这价值到底能高到多少。他只知被他救起的人叫林松坡。也是知青,下放在山那边西河村。两人分别时也不过握了一个手,林松坡说,兄弟,空话我不多说。将来我若发迹,必定会报答你的救命之恩。杨照酉说,既然叫我兄弟,救你也应该,不谈报答。很多年很多年过去了。杨照酉几乎完全忘记这个叫林松坡的人。但是林松坡却在很多年后的一天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这天杨照酉正好下岗半年,穷愁潦倒,百事不顺。老婆一直是个强势之人,在他下岗才几天就决定与他离婚。他逆来顺受了几个月,觉得自己扳不过命运,便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签字当天,沮丧得不知自己该怎么活下去。同日下岗的工友尹国铭托人带话给他,说别想多了,先出来喝酒。杨照酉心想,也只有喝酒了。杨照酉闷头走在前往酒馆的路上,突然跟一个人撞了个满怀。那人也不生气,只是望着他。他先是有点莫名其妙,心里烦乱,几欲脱口骂人,可又觉得此人似乎面熟,骂人的话便从齿边咽进肚里。这个人就是林松坡,他已是青岩城著名的房地产公司老板。他寻找杨照酉好久,靠杨照酉的邻居指点,一路追到这里。杨照酉有些惊讶,但却更为沮丧:故友重逢,按他的性格,当请他大喝一通。可是,他现在腰里几乎没有请客的钱。这个面子,他要不起。林松坡却一脸高兴,说我总算找到了你。林松坡,记得这个名字吗?我的命是你救的。杨照酉说,谢谢兄弟你还记得这个事。不好意思,我现在正落魄,想请你一起喝顿酒都请不起。林松坡说,走走走,我请你喝。不但要请你喝酒,还要请你跟我一起做生意。林松坡对于杨照酉,是一个完全不熟悉的人。他所说的所有话,杨照酉皆将信将疑。做生意?工厂都不要的人,还能做生意?杨照酉自己都看不上自己。林松坡却说,我是来报恩的,怎么会骗你?还记得我当年跟你说过的话吗?你有什么可犹豫的?你都一无所有了,难道还怕有什么损失?林松坡的后一句话,让杨照酉开了窍。他想是呀,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损失的了,既然如此,又还有什么可以怕的?想过便答应下来。工友尹国铭的酒桌被林松坡挪到了城里最大的酒店里。他们吃饱了菜,喝足了酒,醉得无法回家,夜里就住在了酒店。早上酒醒起床,泡了一个舒服的热水澡,方觉得人生其实有很多享受,他们从来没有品尝过。这一次的消费,所有的账都是林松坡支付的。尹国铭说,真的要跟他干吗?杨照酉说,试试看吧,反正也没别的路。林松坡做的是房地产生意,他叫杨照酉开一家装修公司。他全额投资,占股份的百分之五十,杨照酉当公司经理,也占股份的百分之五十。公司名字在两个人姓名中各取一字,叫松照装饰有限公司。以后,但凡林松坡公司盖建精装房,都指定松照公司装修。如果不是精装房,也会力荐客户请松照公司装修。林松坡借给杨照酉五十万,也就一年,杨照酉的松照装饰公司赚到的钱就翻了一番。而杨照酉本人,也由机器厂的一个下岗保全工,成了企业家。林松坡的公司在南方有着很大的规模。这些年开始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林松坡负责中南地区。为了青岩城的房地产开发,他在这里成立了自己的独资公司,取名“倚天”。对于青岩城,林松坡有着说不出的情感。他经常对人说,一谈到这里,他的内心便是五味俱全,百感交集。时间又得绕回到过去。就在当年,在马一鸣工作的矿区附近,还有另一座矿。这座矿跟马一鸣工作的矿同属市矿务局。林松坡也是知青时招工而去,除了这一点跟马一鸣相同外,其他则完全不同。当然,这两个人没必要摆在一起做比较,何况他们两人从头到尾都没有过交集。林松坡身材魁梧高大,眼睛鼓而圆,往人前一站,便很有气派。矿长第一天见到他,便兴奋地拍着他的肩说,你天生就是当矿工的!林松坡没说什么,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林松坡平时话也不多,他天天下矿井,下去便埋头干活。矿长偶尔下矿检查安全,总会留意一下林松坡。出井时,就长叹道,像林松坡这样踏踏实实当矿工的年轻人实在太少了。很快林松坡就入党当了干部。与他同期进矿的青年人中,他提拔得最快。当然,大家也服气,因为他就是所有青年中干得最好的那一个。只是,一心一意要提拔他的矿长最终还是失望了:林松坡并没有按他所希望的那样扎根矿井革命到底,却在已被提拔到矿务局当团委书记的背景下,私自跑去参加高考,并一举考到北京。几乎所有矿务局领导们都有点生气,仿佛觉得自己忙了一场,却一无所获。矿长还追到火车站,想要说服一下林松坡,但林松坡根本不把他的话当指示,满脸自豪地向他挥挥手,坐着火车哐哐而去,把满心怅然的矿长扔在了站台。很多年过去后,林松坡再回青岩城时,这座百年老矿早已停产。就连矿务局都取消了。矿上的房子已拆得见不到原形。矿长也提前退休,再见林松坡时,方才又一声长叹,说还是你有眼光,幸亏当初你没留下。林松坡像第一天见到他时一样,淡淡一笑。他请矿长喝了酒,矿长现在已然没有了领导派头,倒是将林松坡当成知己,喝了很多酒,也发了很多牢骚,席间也谈了许多矿区旧事。林松坡对矿长说,我打算在青岩城成立一家房地产公司,我知道您是有本事的人,您愿意出山吗?矿长第二天酒醒什么话都忘记了,但却记得这一句。他在林松坡的公司当了顾问。矿长姓李。重返青岩城的林松坡当然不完全是为了报答重恩并怀念故旧而来。林松坡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的中央机关里工作。做了几年,心情郁闷。他想,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某一年,很多朋友下海做生意,也约他。尽管他的仕途平坦,但他就像当年离开矿务局一样,没有半点犹豫,交了一份辞职报告,同样也是向挽留他的领导挥挥手,果断地离开北京。林松坡永远知道,他自己需要什么。果然,他得到的一切甚至超出他最初想要的。他在南方安了家,有了别墅,买了豪车,儿子送到英国留学,家里请了两个保姆,一个做家务,一个照顾爹娘。静夜时分,林松坡经常想,人生是什么?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当然,唯一让他遗憾的是,他并不爱他的老婆,那个女人是他当矿工的时候,实在寂寞时,师傅介绍的。是师傅的侄女,他接受了。现在,就只有躺在这个女人身边时,他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依然残缺。这两个男人的婚姻,都不幸福。
6.还有两个男人
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所以,只要写现实题材,男人经常多于女人,因为浮在面上的人多是他们。而女人,更多的她们,除了像男人一样在外打拼,还得猫在家里带孩子做饭以及照顾公婆。她们用有力的臂膀支撑那些漂浮在面上的男人,以免他们沉落水底。这里的两个男人,一个是杨高,一个是苏卫。他们两人都是警察。我曾经在小说《埋伏》和《行为艺术》中写到过杨高。所以,这一次,我觉得还是由他出面来摆平所有的问题才好。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虽然人们看不到它流逝的动态,但它却用改变一切外观的方式来给予确认:时间它的确已然流过。就像我们看不到风,但我们却会从枝条飞扬中,知道风起了。杨高业已人到中年。他过去的搭档叫小邰,这也是出现在我小说里的人物。他也结了婚。妻子当然不是《行为艺术》中的那位故作高深的艺术家飘云。小邰说他管不住她,担心中途婚变,所以他们还是在婚前平静分手。现在,他们仍是朋友,尽管各自皆已结婚生子。而杨高,在局资料室管理员※的死缠烂打下,加上小邰的从中撮合,他终于意识到这姑娘的好,也终于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亲人,遂与之成家。管理员很快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当了父亲的杨高,不再像以前那样心情沉重,为父亲之惨死和母亲之失踪※而纠结。他看着儿子一天天长高,仿佛儿子的每一厘米的成长喜悦都在化解他心头每一厘米的悲伤和痛苦。苏卫是杨高的新搭档。他读过研究生,从警察学院分配而来。整个刑侦大队数他学历最高,没有之一。就是在全局,也只有两个人与他学历相等。为此,众人面前,他的心高气傲总是难免。但杨高却觉得用他不如小邰顺手,一想到他的学问,叫喊的声音都会低几分。偏偏苏卫的想法,又常与他不同,每一次提出自己思路,都会讲述某某年某某国某某大师的某某案子出现如何如何的状况。杨高根本不知道某某国的某某大师,他只知道自己埋头破过的案子。听着苏卫的叨叨,虽然不爽,但也没有多说。他暗咬牙关,坚持带他。没别的理由,老带新,是刑侦队的传统,谁都得执行。但苏卫却不这么看。他知道杨高是局里甚至省里的顶尖级破案高手,同时也认为是因为自己的水平高,才被派去与高手搭档。尽管他跟着杨高跑了大半年,有点力不从心,却仍然从未想过自己有什么问题。他把自己的一切不顺,都归结为杨高保守,破案手段太陈旧。杨高一直希望局里能把他调走,找过几次局长,说苏卫是个人才,放在这里太浪费,应该去坐办公室。局长哼哼哈哈,不置可否,也没有任何行动。杨高很无奈,心想,以前小邰散漫,但是人却勤快。这个高学历警察,却只会掉书袋子。殊不知,当警察偏不靠学历,那个小本在破案时往往没啥用处。苏卫在杨高面前,常有狼狈感。反过来,杨高也觉得自己在苏卫面前颇是狼狈。有一次,杨高在小邰面前发牢骚。小邰说,理他干吗,甩了他,自己单干,你又不是干不下来。还有个办法,就是让他自己干一次,看他能干出什么来。杨高说,瞎说个什么,案子背后是人命哩。小邰不是这部小说中的主场人物,但却因为他的缘故,导致了整个小说的走向。
……(未完)
▲2020-1《十月》目录
中篇小说
玫瑰开满了麦子店/005 石一枫
骑鹅的凛冬/105 郑小驴
宋时光/132 晓 航
短篇小说
在医院里/078 朱秀海
航班延误/093 裘山山
散 文
遥远的局外/074 陈丹青
金沙江的幽暗处/123 陈洪金
思想者说
班主任/161 黄 灯
小说新干线
梁多多(短篇)/177 赵 勤
教堂蓝(短篇)/184 赵 勤
幻 象(创作谈/191 赵 勤
心灵奇点(评介)/192 何 英
译 界
帮 助/194 [美国]罗伯特·斯通 李寂荡 译
科协 作协主办
科技工作者纪事
奔向月球/209 宇 舒
诗 歌
活着咏叹调/225 海 男
于坚近作/228 于 坚
平安夜:给阿彼尔的献诗/231 施 浩
启示与修正/234 茉 棉
在辽阔的人世/237 龚 纯
有一根藤蔓牵着花朵/239 邓 方
艺 术
封 面 无题(绢本设色) 曾志钦
封 二 画廊经纪人(油画) 靳尚谊
封 三 穿蓝裙子的女士(油画) 靳尚谊
封面设计 赵平宇
篇名题字 津 渡
▼悦-读